苏作囧凳手艺人史志晔

作者:班墨空间 3660已围观

 

 

个人简介


史志晔看上去像一只苏作的凳子,扎扎实实的,外面素面清水,里面榫卯却是用心十分,可能是经年累月的苏作的气质与人互相熏陶,他待人处事通常都不温不火,但是交谈几句后,别人知道,这个苏作人溢满灵气。


形容一个人是一只凳子,似乎不成体统。其实,拿这个说史志晔,恰恰是最合适的。说起来,史志晔应该属于他们家第五代和苏作家具有着生命联系的人了,从父亲将担子交到他肩膀上以后,他一直在传承规范和创意萌动这两种状态之间回旋。而他在苏作这片传统天地里扬名立万的概念性作品“囧凳”正是他内心的写照。


所以,讲他是苏作天地里的一只小方凳,恰如其分。

从艺经历


史志晔将他传承的那只凳子取名为囧凳,大有玄机。

“囧”字,有些人以为这是一个新字,因为在网络上常常用到这个字,非常流行,又长一副“窘”样,所以它就成了郁闷、悲伤、无奈、尴尬、沮丧以及变态猥琐的代名词。殊不知它也是一个古字,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外面的大“口”不是人脸是房屋,里面的“八”和小“口”也不是因为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和受委屈而张开的嘴,而是一扇窗户。

许慎在《说文·囧部》里这样介绍说:“囧,窗牖丽廔,闿明也。”只是这个“囧”当“窗”字用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被当作是窗口射进来的光线了,有了“通明”“光明”之义。光明一片。小史的心里真是这番滋味。

光明一片的凳子,充满流体的凳子。这是他给予自已传承苏作,推出囧凳的新解释。

在遇见这只凳子之前,他还是一个在苏作天地里中规中矩的少年。他跟着老师傅,翻着旧尺度,听着泛黄的故事。

而他的变化,离不开两岸的故宫。

第一回,那是在北京故宫,荷花系列的家具一整套,唯独缺少一只圆台,少年的他翻遍了故宫家具的图书,在吃透了味道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只圆台,一桌六墩,加上原有的11件,共计18件一个系列。一样饱满的莲子在莲蓬的每一个小孔里滚珠灵动,天衣无缝,这张桌子放到原来的系列里,连故宫的专家都找不出破绽。后来,这个荷花圆台的创意,博得过全国手工艺的诸多奖项。

第二回,在台北故宫,一天的参观行程,他没有特别的惊喜。突然,一只毫不显山露水的凳子让他激动了起来,这就是“囧凳”的原形,霸王枨打洼小方凳。这只看似普通的小方凳在故宫庞大的藏品体系中那么微小,或许,他觉得小方凳就像他自己一样。

但是这凳子小小的身躯之中又那么完美地集合了王世襄为明式家具归纳的16品: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惺惺相惜,这只方凳击中了他的创意之源。

回到苏州,史志晔自己带着工匠,立马做出了一只奥氏黄檀霸王枨打洼小方凳,一边做,他一边赞叹。

这只纯素面的小家伙,其美真不在工艺之上,而是八面支撑的中国意蕴。碰肩处优雅的打洼线条,底脚一丝不苟的透榫,打洼委角于四角交圈处,以弧面衔接,巧妙的消去尖角的锐利,看似无工,实则无处不工,质朴简约中,展现出不经意的玲珑心思。这不得不让他注意起整个凳子的榫卯结构来,以及那串梢档和那个让人回味再三的霸王枨。这个霸王枨是构成整个囧字型的核心符号,一手托天,一手俯地。内蕴阴阳、相生相克、以制为衡,意含大美其中。

天性和悟性一下子让他打通三观,创意出窍。

接下来,他将囧字符号,放入了书桌,画案、餐台、衣架、花几、琴台,成就了囧字的系列作品,他还在筹备推出囧式风格的系列展示馆,成为苏作符号体系中,可以承传的一个系列。

在玩好了囧凳之后,史志晔脑洞大开,在苏作中,有那么多的符号元素,为什么不能重新排列组合呢,只要按照中国深远的世界观和道家思想,就能随心整合而不逾矩。

对,苏州人要向世界玩一玩榫卯!榫卯这是苏作家具的灵魂呀,不用一颗铁钉,单凭其中的榫卯结构,便可以使用上千年,依然坚固美丽。除了精美、实用等优点,榫卯结构透出的顺应木材本质而制作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观让他激动。

一个明式家具及榫卯结构科普馆应运而生。史志晔复原了32件常用卯榫结构实物,展示了苏作文化的精华,又设计了能自己动手拼装榫卯的体验家具,一个玩设计,有情怀的科普馆出现在苏州。

这个年轻人,像那只霸王枨打洼小方凳一样,扎扎实实地抱着一股丹田气。对于生活和对于未来,他一直在打磨着。这个时代的工匠到底能为后世留下些什么,他的梦想是做个怀有爱心,善于包容的人。他想用出自自己性灵的家具作品,阐释当代人的苏式生活。

作品欣赏


 

 

 

 

 

 

 

 

 

 

 


END



联系史志晔老师或报名每日一匠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编辑微信号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