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泰斗钟国安封刀之展

作者:班墨空间 19已围观

image.jpg

今日,中国翡翠雕刻界迎来一场承载半世纪记忆的艺术盛会——1949年出生、现年79岁的翡翠泰斗钟国安大师,携从艺50年来的200件收藏级佳作,正式开启个人艺术生涯规模最大的雕刻展。作为14岁入行、64岁封刀的“国匠级”人物,此次展览不仅首次曝光50件从未公开的巅峰孤品,更完整呈现他在80年代、90年代的经典创作,开展前预约人数突破3万,无数藏家直言“为这一眼,等了十年”。而这位大师不仅以作品铸就中国玉文化的特色符号,更凭借三所玉雕学校,为行业培育万名人才,用一生诠释对翡翠玉雕的极致痴迷。

0.0.png

image (1)(1).jpg

80、90年代:以刀为笔,铸就玉雕黄金时代的经典

钟国安大师的创作黄金期,恰好与中国翡翠玉雕行业的复苏与发展同频。1982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凭借一件《百子闹春》崭露头角——作品以整块冰种翡翠为原料,采用传统圆雕技法,将百名孩童的嬉笑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孩童衣物的褶皱、手中玩具的细节,皆以“细如发丝”的刀法呈现。这件作品不仅斩获“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会”银奖,更成为80年代翡翠雕刻“传统题材创新表达”的标杆,被业内评价“让老题材焕发出新活力”。

image (1).jpg

进入90年代,钟大师的创作更添文化厚度。1995年,他耗时两年雕琢的《丝绸之路》系列横空出世,其中核心作品《驼队踏歌》以黄翡为底色,巧用俏色呈现沙漠的苍茫,骆驼的驼峰、商旅的服饰纹理清晰可见,甚至能通过刀法感受到风沙流动的质感。该系列一举拿下“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成为当时少数能将历史题材与翡翠天然之美融合的代表作。彼时的他,为了精准还原历史场景,曾泡在博物馆三个月临摹文物纹样,工作室的灯光常常从清晨亮至深夜,连家人都调侃“他对翡翠的痴迷,远超对我们的陪伴”。而这份痴迷,让他在90年代末创作的《四季平安》系列,成为首个入选“中国民间艺术珍品展”的翡翠作品,从此奠定“将传统玉文化融入现代创作”的个人风格。

image (2).jpg

匠心如磐:从原料甄选到人才培育,全情投入翡翠事业

image (3).jpg

钟大师对翡翠的痴迷,早已刻进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为了找到一块“有灵性”的原石,他曾在缅甸矿区的简陋工棚里住上两个月,每天徒步十几公里翻找原石,指尖被原石磨出的茧子厚了一层又一层;创作时,哪怕是毫米级的误差,他也会毫不犹豫地重新雕琢——1998年创作《松鹤延年》时,因觉得仙鹤的一片羽毛角度不够自然,他毅然磨掉已雕琢半月的部分,重新开始。“玉是有生命的,我不能辜负它”,这是他常对弟子说的话。

image (4).jpg

这份对行业的热爱,更延伸到人才培育上。2000年起,他先后在云南、广东等地创办三所玉雕学校,亲自编写教材、授课。从玉石原石的辨选、翡翠质地的研判,到雕刻技法的研习,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他会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在工作室,他会手把手指导学生雕刻,纠正他们的每一处细微偏差。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万名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不少人斩获各类行业大奖,成为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在各地开枝散叶,撑起中国玉雕行业的一片天。“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能让中国玉文化走得更远”,大师的这份胸襟,让他不仅是创作者,更成为行业的“引路人”。

image (5).jpg

收藏价值与文化意义:中国玉文化的“活符号”,潜力无限

历经半个世纪沉淀,钟国安大师的作品早已超越“藏品”本身,成为中国玉文化的特色符号之一。他的作品兼具“料、艺、韵”三重价值:选用的翡翠原石多为行业内稀缺的高品质料,80年代创作《百子闹春》的冰种翡翠,如今市场上已难寻同款;工艺上,他融合传统圆雕、浮雕与现代俏色巧雕,形成独有的“钟式技法”,每件作品都是无法复刻的孤品;文化层面,他的作品始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厚重到《四季平安》的民俗温情,皆传递着中国人的审美与价值观,成为海外了解中国玉文化的重要载体。

0..png

在收藏市场上,钟大师的作品更是“稳健增值”的代名词。某拍卖平台数据显示,他80年代的《百子闹春》,2010年拍卖价为45万元,2023年同类题材的小件作品已突破80万元;90年代的《驼队踏歌》,2015年以68万元成交,如今估值已超150万元。业内专家指出,随着79岁的钟大师彻底封刀,其作品成为“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此次展出的50件未公开孤品,涵盖80、90年代的早期创作与封刀前的收官之作,未来收藏价值与文化意义将持续攀升。

目前,展览已进入最后筹备阶段。这场汇聚大师50年心血、承载中国玉文化记忆的盛宴,不仅是藏家的“福利”,更是一次触摸中国传统工艺温度的机会。正如钟大师所说:“我这一生,就做了‘琢玉’这一件事,希望这些作品能让更多人爱上中国的玉文化,让这份美永远传下去。”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