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如茗茶,馨似芝兰——记著名书法家辛传海的书法之路

作者:班墨空间 4782已围观


 辛传海,1964年生于江苏徐州丰县。丰县文化底蕴丰厚,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丰县自古就有 “先有徐州后有轩,唯有丰县不记年”的说法。丰县是汉高祖刘邦家乡、又是天师张道陵家乡,又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美誉。正是家乡的文化影响了辛传海的书法创作和艺术之路。

辛传海自幼研习书法,书学篆、隶、草、楷、行诸体,尤擅行草,在行草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书风苍劲浑厚,潇洒豪放,秀逸清奇,成为苏北书法界颇具影响力的书家,给当代书风也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力量。

辛传海在书法创作和研究中倾注了四十余年的心血。他少时学书,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做日课,十年如一日,笔坛耕耘。他深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道理,只有坚持才有收获。后来,他在各种书法比赛中一次又一次获奖;他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面对学书中的各种问题,他依然谦虚求教,开阔视野。先后去北京、南京、徐州等地学习书法,遍访名师,得到了欧阳中石、李可染、尉天池等名家的指导,其名声益增。

他不仅求教于各书法名家,平时还加强对书法理论的研究。他站在书法史的高度,以大书法家的视野严格要求自己,师法传统,研习经典。在行草的练习中,他追根溯源,上追二王一脉,苦心学习张旭、怀素、颜真卿、苏轼、米芾等名家,尤爱怀素、王铎,并取法近代书法大家,吸取养分,集众家之所长,自成一家。

“书法有法无定法,思古并今自成家。力透纸背见精神,竹墨生出韭叶花。”书法的学习是一个自悟的过程,在对书法的研习中,他年轻时就坚持“走进去”的理念,遍临大家,形神兼似;后来又坚持“走出去”的思想,脱离传统,自称一家。就其书法特征来看,形成的苍劲浑厚,潇洒豪放,秀逸清奇的特质是他精神气质的外在显现。他的书法品格的呈现除了在于他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是和他温情细腻的情感及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相关。有时候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他总是静静的思考;而在他的创作中,他又是激情外向的,因为他需要笔墨挥洒。

辛传海的书法创作保持了深厚的文化厚度和学术深度。在他的隶篆书法创作中体现了一位当代书家对传统文字的真实体悟。在他的行草的创作中保持着鲜明的书写性,抒情意味身份强烈。

辛传海生活中恬淡天真,不慕名利,在他的书法中却存在着一种温情和豪爽。在他的草书创作中,他大胆创新,体现出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内心情感。他突破惯性思维的局限,把笔墨当成自己情感流露的工具,通过毛笔的笔锋的千变万化,抒情写意、妙笔生花。

西汉文学理论家扬雄提出“书为心画”。其实,“心画”即反映了“书品即人品”,即“书如其人”。辛传海在研习书法中广交师友,研习书法理论。他在修炼书法之余,仍然坚持学习古诗文,古文字,陶冶情操。在他的作品的字里行间里总能洋溢着文人的气质。他常以“禅”“茶”“四君子”作为自己创作的内容。“书者,书也”,正是通过他的笔墨语言展示着其内心的美学品格和笔墨精神。

笔墨精神是笔墨中蕴含着怎么样的人生哲理,如何在画面中体现自身的情感和品质。在中国的书法体系中,笔墨精神是其核心的要素,笔墨精神即人格特征。优秀的作品展现给观者的不是技法的娴熟,而是使画面充满情感,心境,赋予其灵性。就辛传海书法给我们的外显特征来看,主要表现在苍劲浑厚,潇洒豪放,秀逸清奇。而这种语言特征表述的内在的、隐性的因素却是其内在的精神修养和审美品质。隐性的是内在的,概括的是抽象化的现实物象,强化其形式韵律,并非指物象本身。我们从他书法中看到的是布白、速度、方向、力道、质感、节奏、气势的关系。而这些,梳理下来就是人格意识以及所形成的世界观、精神观的再现。

辛传海在书法的道路上一直坚持着,这是他生命的状态——心素如简,恬淡如茶,在书法中发现自我;心如止水,静如幽兰,在艺海中品味人生,体悟生命。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31日

本月点击排行

本月点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