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花轿传承人--苗宁宁
作者:班墨空间 6111已围观
个人简介
苗宁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腾苗氏花轿制作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在济宁市高新区王因镇苗营村的一个手工作坊里,木屑正随刨子的进退而四处纷飞,这是苗宁宁的花轿制作工坊,坊内一角供着鲁班的牌位,“在这个圈子里,祖传的《鲁班经》就是木匠们的法宝”,供桌上的供品是要经常更换保持新鲜的,以此来表达对先师鲁班的敬重。苗家人从祖上就开始制作花轿了,苗宁宁的太爷爷曾是乾隆年间的工部司匠,专为皇亲国戚打造轿子。“打从记事儿起,我就跟着爷爷学做花轿,不上学的时候就在一旁打下手。”小学到初中8年的时间里,每天放学后在别的孩子都跑出去玩的时候,他却拿着刨子刻刀叮叮当当地跟在祖父后面学习制作花轿。
从艺经历
初中毕业后,苗宁宁便跟随祖父一起制作传统花轿,并且还成立了抬轿班子和传统花轿制作作坊。虽然正式成为龙腾苗氏花轿的传承人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苗宁宁对于他亲手制作的第一顶花轿还是记忆犹新,那是为同村的一对新人赶婚期“扎”的一顶花轿。制作一顶花轿有一百多道工序,最简单的也需要大概半个多月的时间,复杂的可能会用上几年的时间。花轿制作首先要严格进行选材,对木材进行水煮烘干后,再进行二次挑选,花轿中间要用‘鳔胶’来粘黏。”鳔胶纯天然,而且十分坚固,即使花轿卯榫损坏了,鳔胶也绝不会开裂,而这也是苗家制作花轿的一个“祖传秘方”。
2006年6月,苗宁宁跟随祖父学习制轿工艺。在刻苦学习传统花轿制作技艺的过程中,他逐渐了解了中国传统制轿的悠久历史并被其深深吸引。
经过数年的努力学习,苗宁宁完全掌握了祖父这一脉的制作工。他在花轿制作的过程中大胆改革创新,使几近消失的花轿婚俗文化,被周围百姓逐渐接受普及
作品展示
编辑(刘洁)
上一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李卫峰
下一篇: 民间多栖艺人——张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