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绣手艺人刘小红

作者:班墨空间 3543已围观

个人简介


刘小红,女,1968生,湖北大冶人

她自幼在奶奶(汉绣民间艺人)的悉心指导下,熟练掌握了汉绣诸种技艺,12岁那年,她绣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作品枕头花《莲花》,她把奶奶教的针法全部融合进作品。      

在2000年创办了黄石地区首个汉绣工艺馆——刘小红刺绣馆。她结合大冶及鄂东南地区传统刺绣技法,大胆创新,先后发明了四种全新的刺绣针法,即双面打籽绣、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巢针绣、双面盘金绣。因为这些刺绣作品既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又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大奖,并多次代表湖北参加过国际、国家省部级展览活动。

从艺经历


她自幼在奶奶(汉绣民间艺人)的悉心指导下,熟练掌握了汉绣诸种技艺,12岁那年,她绣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作品枕头花《莲花》,她把奶奶教的针法全部融合进作品。      
在2000年创办了黄石地区首个汉绣工艺馆——刘小红刺绣馆。她结合大冶及鄂东南地区传统刺绣技法,大胆创新,先后发明了四种全新的刺绣针法,即双面打籽绣、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巢针绣、双面盘金绣。因为这些刺绣作品既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又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大奖,并多次代表湖北参加过国际、国家省部级展览活动。于2017年创新发明了一种用于双面打籽绣的翻转式刺绣工作台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种用于双面打籽绣的翻转式刺绣工作台及刺绣方法的发明专利已通过初审进入实审阶段。
 现在刘小红家里的奖牌已经数不清了,并且成功申请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的下一步目标是能把大冶刺绣推广出去,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小红一直致力于大冶刺绣文化和技能的创新、传承和发展,目前有传承学徒20人,专业绣娘20名、培训班收徒约200余人,其学生张秀容、彭肖肖、谭春英、余阿文已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誉称号,所授学生多次参展获奖。且谭春英于2018年获得“荆楚工匠”的荣誉称号,彭肖肖入选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刘小红刺绣馆多次与大冶残联、妇联联合开办刺绣培训班,并被授予“大冶市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基地”。2016年创立了大冶刘小红刺绣艺术文化有限公司。2017年刘小红刺绣艺术馆被授予“湖北师范大学实习实训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大冶刺绣传习馆”、“湖北省刺绣传承基地”。2019年1月11号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大冶市刘小红手工技能培训学校挂牌暨刘小红刺绣基地正式成立,将为“大冶刺绣”培养出更多的传承人及绣娘。
2016年为庆祝中国航空航天60周年纪念,刘小红亲自设计并绣制的作品《星云之梦》被天宫二号带上太空,是中国首次将非遗刺绣作品镶嵌在太空舱内跟人类一起进入太空,载入史册。2018年刘小红的刺绣作品《桂榜山前漫树香》被南海舰队咸宁舰收藏,并挂于舰舱内
其创立的“刘小红刺绣”品牌多次受邀随省市各级政府代表湖北出访新西兰、韩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捷克等十多个国家,受到国内外友人的一致好评。

作品欣赏


 

 

 

 

 

 

 

 

 

 

 

 


END



联系刘小红老师或报名每日一匠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编辑微信号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