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雕刻师吴日生

作者:班墨空间 2612已围观

个人简介


吴日生,男,1988年生。2008年,回家过春节,日生就跟家里提出想留家里学做歙砚雕刻。2011年,吴日生开始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艺砚斋。吴日生创作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部分被海内外收藏家藏为珍品,很多作品被刊登国内外的一些著名杂志上。

婺源古蜀地村人

中级工艺美术师

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江西省雕刻协会理事

从艺经历


吴日生,男,1988年生,婺源古蜀地村人,中级工艺美术师,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雕刻协会理事。古蜀地村是一个偏远的山村,交通不便,民风淳朴,人们勤劳耐苦。吴日生从小就能吃苦,好动脑,六七岁时,就跟着父母一起上山下田干农活。小时候的经历,锻炼了小日生吃苦耐耐劳的性格,这些都是他在歙砚雕刻上的造诣的必备要素。


童年展现歙雕灵性


  吴日生从小顽皮好动,但是天资聪颖,知礼节。九十年代的古蜀地,有一些制砚人,在自己家里的工作室雕刻砚台。小日生没地方玩,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就钻到那些工作室里,看砚雕师们做砚台,经常看的着迷。有时候,也拿把刻刀,在石头上有模有样地刻起来。看到师傅们干活累了,就跑过去,给师傅们捶捶背,揉揉肩。砚雕师傅们常说:这小孩懂礼貌,有灵性,将来是个做砚雕的坯。  

说不清的歙砚情缘


  转眼小学毕业了,吴日生进入初中读书。古蜀地村没有初中,中学是在离古蜀地十几公里的大畈村。那时,大畈的歙砚行业已经开始兴起,大畈街上随处可见歙砚作坊和店铺。在大畈中学读书的日子里,吴日生和同学们经常跑到那些作坊和店铺玩。这些精美的歙砚作品深深的感染了吴日生,冥冥之中,他感觉自己和歙砚也许有着一些说不清的情缘。

 

辗转人生路,终归歙雕途


  毕业后,家人希望日生能够趁年轻出去大城市闯荡,争取离开小山村,在大城市立足。日生于是就踏上了上海的行程。在上海的日子里,日生尝试过很多职业,但都干不长久,他感觉这些都不是自己喜欢的行业。其实,在他的潜意识里,最喜欢的,还是歙砚雕刻。2008年,回家过春节,日生就跟家里提出想留家里学做歙砚雕刻。父母亲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并且当时家里很多亲戚都是从事歙砚雕刻,于是他们也就同意了孩子的想法。


正式开始歙砚创作


  说起日生正式踏入歙雕行列,还得从他弟弟吴贵生说起。贵生小他两岁,毕业后便从事歙雕制作,凭借着吃苦和钻研的基因,届时其技艺已较为精湛了。2009年春节后,日生便钻进了他弟弟的工作室,正式开始歙雕的学习和制作了。日生聪颖好学,悟性极高,且有灵性,短短的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整套歙砚制作的流程。


创立工作室


  凭着天资聪颖和后天的刻苦,几年后,日生歙雕技艺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1年,吴日生开始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艺砚斋。之所以叫艺砚斋,是因为日生从小在歙砚艺术创作的环境中长大,并且,他也希望自己的一生踏踏实实地做歙砚创作,为砚台界多做些精品。 

 
彷徨中的突破


  在自己的作坊里,日生开始认真思索,如何突破已有的水平,使自己创作的作品更赋灵性和神韵。为了寻找突破,吴日生开始观摩大量其他名师的作品,吸收不同的技法。此外,日生开始“砚外求砚”,他经常去全国各地欣赏一些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的作品,吸取他们的技艺精华,并且将这这些精华运用到自己的歙砚创作中来。通过不管的学习,不断地观摩,不断的思索,不断的雕刻,渐渐地,吴日生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富有灵性和神韵。

匠人风采


吴日生创作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部分被海内外收藏家藏为珍品,很多作品被刊登国内外的一些著名杂志上。
2017年,吴日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代表性性传人。同年12月,吴日生受邀参加由iSGO Gallery、浪墅堂主办的“濡墨雅集”展。
2018年,作品“春秋砚”获第二届上饶文博会组委会和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共同举办的江西省工艺美术精品展暨“宏盛杯”工艺美术大奖赛中获“金奖”。同年,吴日生受邀加入江西省雕刻协会,并在该协会中担任理事。

作品欣赏 


 

 

 

 

 

 

 

 

 

 

 

 

 

 

 

 


END



联系吴日生老师或报名每日一匠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编辑微信号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