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照亮非遗传承路—赫哲族鱼皮画非遗传承人张林
作者:班墨空间 1847已围观
个人简介
张林是黑龙江省赫哲族鱼皮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十几年本着对传统手工技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改善工艺、研发创新,为赫哲族鱼皮艺术走出龙江,走出中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赫哲族鱼皮画是利用洄游鱼大马哈鱼皮制作,是千百年来赫哲族渔猎生活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艺术及地域性、文化性、工艺性、民族性、历史性及一体的传统民族民俗民间艺术,在学校、社区、开设传习教授。参加国内外艺术交流,展出,媒体网络、专业杂志、媒体查询作品及工作内容近万条。累计良好社会知名度和工作成绩。
黑龙江省省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从艺经历
张林是黑龙江省赫哲族鱼皮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黑龙江省省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几十年对传统手工技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改善工艺、研发创新,为赫哲族鱼皮艺术走出龙江,走出中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赫哲族鱼皮艺术是2006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保护项目,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渔猎生活代表,随着人类文明快速发展而面临灭绝。鱼皮艺术是遗存文化的沿革发展,工艺是利用洄游鱼大马哈鱼皮制作传统技艺被称为“活化石”项目是集地域性、文化性、工艺性、民族性、历史性一体的传统民族民俗民间艺术。张林作为代表性传承人以精湛手艺,无私奉献工作奋斗在第一线,参加国内外艺术交流展出、在学校、社区开设传习教授,在媒体网络、专业杂志、媒体发表作品论文。取得的良好社会知名度和工作成绩。
只有挖掘才能保护非遗文化的保护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不同民族、地域、时期人类所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不同时空人类的智慧。体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而文明进程飞速发展,传统面临灭绝,同质化及其严重。
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文字已经消失,文化习俗依靠口手相传,世代延续渔猎文化传承着鱼皮工艺。随着传统鱼皮制品逐渐被现代工业品取代,伴随着老人相继过世,传统的鱼皮艺术濒临失传。张林多次到赫哲聚集区调研意识到,对千年文化的抢救记录必须从挖掘开始,璀璨的民族文化不能被现代生活所淹没。于是,她利用每年所有假期,带领她的团队多次到佳木斯市,敖其村、同江县、津街口镇,饶河县、四排乡、抚远县,八岔镇等赫哲族聚集地,跋山涉水,走乡串户,遍访民间,行程2万余公里,参观赫哲族博物馆,拜访赫哲族文化技艺传习所,走进赫哲族语言学校,发放调查问卷,整理录音录像资料累计达70G,撰写调研报告累计4万余字。发掘出2个省级、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一行动被文化厅的领导和媒体称赞为“中国好行动”。
只有传播才能传承。多次的调研,让她心事重重。赫哲族聚集区汉化严重,年轻的赫哲人对鱼皮艺术兴趣减淡,少有传承,如不及时抢救必然留下灭绝之恨。张林感到,培养新人,培育环境是传承技艺的根本出路。在她的呼吁和奔走下,有关部门在巴洛克为她解决了教室,桌椅,8家媒体对张林免费教授鱼皮技艺的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一时间学生如涌,全国各地的学员纷纷前来。为了能让学员们亲手制作鱼皮画,她无偿地为他们提供大马哈鱼皮,每天近百元的费用耗尽了她多年的积蓄。农垦职业学院想开设民间民俗课程,苦于经费不能及时到位难以施行。那段日子里,张林每天五点起床带着一兜鱼皮赶往江北,午餐是一个汉堡和着江风走在返回的路上。面对周围人的质疑,她常用一句话开玩笑说:“总要有人为这些做点什么,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为了更大范围的传播这一优秀文化,她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所有的休闲生活全都远离了她。终于在2013年完成并出版个人专著《赫哲族鱼皮艺术》,洋洋29万字400多张图片,记录了她无数的日日夜夜。这本填补了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白的巨著,十年磨一剑几乎耗费了她大多的时光。
非遗进课堂传承创新在年轻人身上。而创新的任务,更多地要由年轻人来承担。在全国“两会”中,国家教育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绵延五千年历史不断绝的重大支撑,传统文化进校园要从教材体系建设、拓展校园文化、加强研究和阐释、推进国际传播等方面重点推进。” 非遗传承进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穿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环节,是需要深耕细作、力行致远的文化大事业。七年学校教授教育经验使张林总结让年轻人更多地深入到传统之中去,最大限度地掌握技艺,让创新有活力。每一项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哲学思维与审美理想。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回到本源,坚持产学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只有弘扬才能光大。仅仅满足于挖掘和传承是不够的,还要让鱼皮技艺走向市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这样才能走出困境,走向繁荣。她在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项目传承现状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又对鱼皮画产业市场,加工能力,集中区及现有工艺水平进行了全面调研,决定支持帮扶学生自主创业。2013年她成立以学生为主体以鱼皮艺术为项目的鱼福满满公司,把鱼皮画打造成黑龙江特色旅游产品,这家公司当年收入100多万元。近30家媒体网站进行了转播。为了最大范围弘扬鱼皮文化,她还在多所高校开设了鱼皮画专业课,带领学生们参加国际、国内大学生比赛,多次获得奖项。先后多次举办鱼皮艺术师生展。近年张林多次受到国外相关组织和院校邀请讲学展览,推广弘扬地方文化,一些国际组织和友人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她把每一次的接触都当做传播赫哲族民族文化的好机会,悉心推介这一精美的民族瑰宝。
张琳的视野并没有局限于鱼皮画的挖掘、传承和保护上,她要用这一技艺帮助那些需要她帮助的人,既让他们找到就业出路,也满足了传承的需要,实现双赢。几十年里,她长期坚 扶持帮助下岗女工,农村留守妇女,部队战士传授鱼皮技艺。解决部分留守妇女经济困难问题。在她的推进下,与哈尔滨香坊残联合作助残活动,六年的坚持,帮助残联申请国家专项扶持的鱼皮画鱼皮艺术项目资金150万元,成立中国第一家残疾人文化园区,定期对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为他们寻求市场对接。至今运营良好。省残联有更多残人希望通过这门技艺解决就业,为了更好地教授技艺,张琳还专门学习了手语。2011年6月全国职业技能比赛。张琳的残疾人学生满守印代表黑龙江表演鱼皮画制作,受到中残联领导高度表扬和肯定。
只有打拼才能成功。2011年5月3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将她推向了死亡的边缘,血肉模糊的她躺在担架上,意识渐进迷离。未成年的孩子,年迈的父母,相伴的丈夫,最后,那幅鱼皮画长卷---《松花江百里湿地》定格在她的脑海,那是她和她的团队多年心血的凝结,那是她未尽的事业。不能离去,不能离去。带着巨大的病痛和愈后的伤残,她毅然投入了继续的创作,病房成了工作室。一名记者含着眼泪对她的事迹进行了专访。当她缠着绷带拄着拐杖带领她的学生出现在参赛会场,所有的人都起身为她鼓掌。2011年6月首届哈尔滨国际湿地节,上海吉尼斯总部派人为松花江百里湿地颁发认定证书。世界最大彩色鱼皮画诞生了,全场哗然,国内外一百多家媒体纷纷播报这一盛况。
十年磨一剑。张林的奋斗不是孤立的。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党和政府对她高度的赞誉和认可,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家人朋友对她的理解和支持,让她感到了极大的温暖,她的成就也铭刻在了时代的丰碑。
匠人风采
1. 1987年获得全国轻工商品包装装潢评比获中三项设计,获三等奖。
2. 2007年 鱼皮画《富贵牡丹》北京当代艺术成就展获金奖。
3. 2009年世界大学时运动会文化节鱼皮画作品被乔治主席永久收藏。
4. 2009年 齐白石艺术馆 鱼皮画《财神》 收藏。
5. 2009年 哈洽会 鱼皮画系列《赫哲族印象》展出获金奖
6. 2009年 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 旅游商品大赛 鱼皮画《赫哲图腾》银奖。
7. 2009年 北京第二届非物质文化工艺品交易会工艺品大赛 鱼皮画系列获奖。
8. 2010年 世博会(上海)鱼皮画《祈福》被选参展
9. 2010年 中国(深圳)文博会《东北虎》系列被选参展。
10. 2010年 代表黑龙江省政府在 香港文化洽谈会上《緣至运来》《義利千秋》被选参展。
11. 2010年 被哈尔滨档案馆收列为名人 并收藏作品《虎》
12. 2010年 鱼皮画被北京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收藏
13. 2010年 作品《二龙戏珠》参选中国工艺美术《深圳》精品展被选金凤凰银奖。
14. 2010年作品《财神》在中国北京礼品交易会暨国务政务礼品大师精品展获金奖。
15. 2011年被聘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副教授,赫哲族鱼皮艺术进入大学该校课程体系至今。
16. 2011年 作品《松花江百里湿地》 获世界最大鱼皮画吉尼斯记录
17. 2011年作品《门神》参加中国政协举办 百名大师 百件精品展览
18.2011作品参加中国北京复兴之路书画艺术名家名作联展获金奖。
19. 2011年以来,组织学生多次到赫哲族聚集区实地调研,行程累计5000公里,参观登记生产鱼皮画企业,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项目传承和现状研究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对鱼皮画产业市场,加工能力,集中区及现有工艺水平进行了全面了解,整理调研报告4万字,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录音录像70G,对赫哲族遗存情况深入记录。帮助赫哲族鱼皮画手工企业建立网上营销,拓宽市场被文化厅及媒体领导称为“中国好行动”。
20. 2012年作品《辉煌》在中国展览馆举办中国妇女十年成就展参展。
21. 六项鱼皮画作品申报中国版权2012-F-0069609----2012F0069610
22. 2012年 参加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旅游商品大赛鱼皮画金奖
23. 2012年 张林被选入《中国民间艺术家词典》。
24. 2012年 作品《门神》《虎王》被选《中国民间艺术选粹》。
25. 2012年 作品《赫哲族印象》获黑龙江政府文艺二等奖及资金。
26. 2012年 系列作品《黑龙江印象》获黑龙江礼物认证。
27. 2012年 系列作品《哈尔滨印象》获哈尔滨礼物认证。
28.2012年 被授予黑龙江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
29. 2013年被黑龙江省图书馆收藏赫哲族文化鱼皮艺术真人图书。
30. 2013年 被评为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画传承人。
31. 2013年 带领学生参加国际大学生创行比赛,鱼皮画项目,两次获全国第二名,三次东北地区第一名。
32. 2013年 出版个人专著《赫哲族鱼皮艺术》,获黑龙江精品图书奖,填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的空白。
33. 2013年中国邮政总局艺术邮票,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鱼皮画邮票,电话卡,首日封,由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画传承人张林设计制作。
2013年考取由国家人力资源颁发具有国家级工艺美术比赛评审资格。
34. 2014创作《萨满图腾》100幅,被黑龙江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馆收藏。
35. 2014年举办首届黑龙江赫哲族鱼皮艺术展---张林和学生作品展。
36 2014年 做客《龙江讲坛》讲述弘扬中华文化,传承赫哲技艺。
37. 2014年 创造大型满族民族史诗鱼皮画《满族史话》90幅,被阿城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收藏。
38. 2014年 带领大学生连续五年帮助香坊残疾人助残活动。协助残联申请国家专项扶持,成立全国第一个残疾人文化园区,专项资金鱼皮艺术项目150万,已全部投入教学当中。至今运营良好。
39. 2014年创作鱼皮画黑龙江流域 “三花五罗”获得哈尔滨文化旅游文化节银奖。
40. 2014年 参加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受中国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接见。
41. 2014年 申报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基地。
42. 2015年 筹备组建黑龙江省民族艺术鱼皮工艺协会。
43.2015年赴俄罗斯考察那乃族文化状况,受到州长什波尔特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哈巴罗夫斯克市长索科洛夫接见,并对魚皮艺术给予高度评价肯定,那乃部族主任对完善整体民族艺术综合发展寄予希望,并意向达成共识。俄罗斯州电视台及相关煤体宣传播报。
44.2015年策划组织南岗区申报全国优秀示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45.2015年受教育厅委托接待美国六个州85名大学生夏令营教授鱼皮画技艺。
46.2015被聘为中华《非遗》杂志专家评委。
47.2015年获得黑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薪奖”。
48.2015年 被聘担任农垦非遗保护项目申报评审组长。
49. 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黑龙江省非遗大数据调研。
50. 2016年被选聘哈尔滨南岗区民协主席。
51. 2016年被聘《龙江书院》讲师。
52. 2016年受香港科技大学邀请讲学,并被港首梁振英接见。
53. 2016年受邀参加黑龙江省文联《口述历史》第68期录制。
54. 2016申请建立哈尔滨轻工业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
55. 2016年策划参加(中国—乌克兰)艺术家论坛,鱼皮画《赫哲族图腾》被乌克兰美术家协会永久收藏。
56. 2017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赫哲族鱼皮艺术网络信息化教程》电子版。
57. 2017年带领哈尔滨轻工业学校黑龙江工艺美术特色专业学生鱼皮画《大吉大利》参加黑龙江省电视台春晚展示
58. 2017年代表哈尔滨轻工业学校设计承办由省文化厅、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及相关单位举办《亚布力.非遗论坛》并做演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59. 2017年鱼皮画《门神》被介绍入选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黑龙江省导游基础知识》。
60. 2017年个人捐资10万元设立非遗教育基金。
作品欣赏
END
联系张林老师或报名每日一匠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编辑微信号
上一篇:猛犸牙雕刻艺术家黎金植
下一篇:江西省工艺美术师刘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