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泥塑艺术家王文瑜

作者:班墨空间 5936已围观

 


 

 

个人简介


王文瑜 生于1964年11月

绥德县四十里铺镇张王家山村农民


 

 

从艺经历


 

王文瑜自幼酷爱绘画、捏泥巴,自幼就喜欢一切和艺术有关的事物,1970年开始上学至1979年初中失学。

期间,1972年至1978年利用假期为村里人嫁娶和过年过节剪传统手工剪纸,1978年至1979年利用假期帮家里邻里编筐筛、纳桔盘桔盖等。

1979年失学之后便跟着我堂爷学习油漆、彩画炕围子、画箱柜子。

1980年正式投入宗教泥塑、壁画、彩绘行业,是文革后陕北唯一最早开始从事此行的民间艺人。

王文瑜当时偷偷多次投拜当地民间民俗知名人士、宗教艺人李宝斌老先生,多次研究宗教泥塑、壁画,以及艺人李国梁老先生的技艺手法,并在本村试验做了第一宗泥塑“壁画生活”。

1983年,王文瑜参加了绥德县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培训,1984年参加了榆林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美术培训,1985年结识了泥塑、彩绘世家吴光仙老先生之子吴修身先生。

王文瑜诚心讨教,吴修身先生真心点拨,使王文瑜泥塑技艺有了质的提升!加之王文瑜不辞辛苦跑遍了陕北遗留下来的破庙古寺,不断研究、搜集古人泥塑、壁画、彩绘的用料,步骤,手法,技巧要要领,促使王文瑜全面掌握了传统宗教泥塑、壁画、彩绘、民俗泥塑、泥马马口哨等全国程技艺,用料,工具,步骤,手法,规则及宗教和民俗的好多讲究与说法。

1990年王文瑜进城后又拜请了贺万林老先生,学习传统纯手工制作纸杂(纸火)的备料,杂架,裱纸面,染色,彩画等技艺,泥马马口哨和民俗泥塑的做法及要领。

直至2013年开始为响应国家号召保护、弘扬、发展和传承民间手工技艺而且以艺养艺的心态在继承传统泥塑基础上大胆创新,迎合市场,适应时代需求!王文瑜全部身心投入黄土民俗泥塑的保护,研究,创作,推广,宣传,义讲义教等传承工作而努力着。

自从1980年起专门调研、研究、保护、创作  、推广、传承着传统文化艺术和宗教文化艺术以及民俗文化艺术,近几十年来王文瑜的宗教泥塑、壁画、彩绘、油漆家具、彩画炕围子、箱柜等遍及榆林,延安两区。

特别在近四、五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不忘乡愁,不忘初心!保护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实际行动来为陕北传统文化艺术和绥德黄土民俗泥塑艺术做出自己力尽所能的贡献。

这使得“秦汉名帮,天下名州,五大之乡”浓厚文化气息影响更广,范围更大,王文瑜一直在为绥德的经济建设和传统文化发展添砖加瓦,为传统文化能够走向大江南北,走向海外而努力着。       


 

匠人风采


2014年6月代表榆林市去西安大唐西市参加了“中国西部第五届丝路非遗展演,荣获优秀奖,接受了中央电视台CCTV—13、人民日报等釆访报道。

2015年6月在西安陕北民歌博物馆创作的《东方红》、《陕北民歌分布图》,接受了中央电视台CCTV—3、CCTV—13、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做专题报道和腾讯头条、今日头条、凤凰网、新华社等几十家官网转载报道。

同年8月被央视、西部新闻、中国、中华、光明、搜狐等十几家官网誉为《中国黄土民俗泥塑第一人》称号。

同年10月创作的部分《梁家河岁月》又被陕西日报大幅报道和今日头条、陕西传媒等十几家网络媒体报道。

为了绥德黄土民俗泥塑艺术和陕北传统文化产业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了解平台,2016年5月应邀陕西省艺术馆“三秦大讲堂”做绥德民俗泥塑和传统文化艺术讲座,深受古城人民厚爱,得到了文化艺术报大幅度大版面图文并茂报道和四十多家网络媒体报道。

2016年6月应邀参加了陕西省首届非遗周展演活动,这使绥德民俗黄土泥塑艺术迅速走出家乡,享誉全国!同时王文瑜捐十几公分高的泥塑《陕北老头》由盛都公益慈善基金会现场拍卖8000元人民币。

为纪念建党95周年,王文瑜的泥塑作品图片共十几幅被中国文化信息网、中国邮政刊发邮票、电话卡等全国发行并永久收藏!

2016年10月代表陕西省赴北京参加中国老区促进会首届民间工艺大师展演,现场创作的泥塑作品《拥军爱民》被老促会永久收藏,受到国家领导人举指点赞,并由中央电视台CCTV—7《乡土》、《聚焦三农》、《军事栏目》釆访报道。

2016年11月在绥德举办的榆林市老促会,绥德县妇联“手工艺品创新展演培训会”被授予创新奖。

2017年1月在西安亮宝楼参加陕北工匠—榆林市工艺美术产业化成果展获二等奖,榆林日报连续报道。

2017年3月王文瑜的泥塑作品图片十几幅被中美国际艺术名家限量珍藏版邮票发行。

2017年4月王文瑜的作品参加了绥德县三.二八“陕北旱码头”商贸文化旅游节展会,很受群众喜爱。

2017年7月为省、市、县有关领导调研社区旅游《王文瑜黄土民俗泥塑馆出展。

2017年9月代表陕西省文化厅赴安徽黄山参加《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接受了黄山卫视多次采访报道,新华社、外语直播等媒体报道。

2017年10月应邀中国.绥德国际石雕文化艺术节参与评审委员工作。同月应邀为中国国际少儿美术教育(西安)峰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儿美术培训教师300余名讲演绥德黄土民俗泥塑文化、艺术、技艺和理论及抄作过程等。

2017年11月代表榆林市文化局在西安会展中心参加了陕西省传统手工技艺大展,陕西卫视、都市快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同月很荣幸成为一名“阳光工程陕西省文化自愿者”。 

王文瑜近几年深受广大群众和各级相关领导的支持、关怀和爱戴,被中国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绥德电视台多次采访报道!被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榆林日报多次刊登发行报道。


匠人德艺


王文瑜从1980年开始一直从事传统文化艺术、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黄土泥塑研究、创作、创新、推广、传承工作,其作品目前遍及陕北、陕南、宁夏、内蒙、山西、河南、北京、广西、广州、深圳、美国、日本等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追捧。

最具代表作有,西安陕北民歌博物馆《东方红》和《黄土歌谣分布图》;

北京博物馆《秋收场景》;

汉中市国家非遗馆《悬台社火》;

北京鼎高高集团《陕西民俗》、《梁家河记忆》;

内蒙古农业博物馆《四季忙》、《民间工匠集》;

河南兰考博物馆《制酱流程》;

神木文旅集团《陕北游戏》等等。       

王文瑜多年来一直以身作则,不甘寂寞,潜心为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民俗馆、乡愁馆等制作艺术作品。

之所以被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榆林电视台、人民日报、陕西日报、新华社、文化艺术报、中国消费报等多家媒体多次关注并报道,其原因是利用自己丰富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经历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乡愁记忆”,留给后人们的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无法用其他方式在现的历史场景。

王文瑜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和劳动人民生活生产智慧与发明创造的结晶用泥塑技艺留住,她一直为能够将泥塑技艺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传递后世做不懈的努力。


作品欣赏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