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火焰遇陶土,灵韵青瓷就此生--青瓷名师王斌

作者:班墨空间 2345已围观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原本只是一堆泥土,养育着万物众生,受春雨滋润受年轮甫刻,突然有一天,我们的先辈发现炙热的火焰可以和这泥土发生化学碰撞,进而我们使用的器具由此诞生。随着年轮更迭,世纪轮转,我们对瓷器的审美越上一层楼。

王斌对于打造瓷器的关键有这样的见解:

因为取自于大自然的东西,寻寻觅觅原料的过程极具挑战性,里面的元素含量不同的,烧制难度极大。不同的釉料,不同的矿物质的添加,都会导致温度,颜色发生巨大的改变。

1.jpg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遇到一次炼制青瓷的失败,总会于无望中寻找新的生机。从泥料上面来讲,泥料在高温烧制过程当中,氧化铝的含量的把控至关重要,起到骨架的作用。

不同地域泥土中,氧化铝的含量会有所不同,对于塑形,难度非常高,如果氧化铝含量低,支撑力就不够,在烧制的过程当中,它会出现极大的变形,会导致报废率会大大的提高。对于我们来讲,龙泉窑的一个烧制工序有72道72道工序简化之后,你最短一窑,一个人要去花进去的时间可能是一个月,那么一个月的精力,到最后烧制出来之后,全部报废的。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2.jpg

釉料的问题,龙泉窑光素无纹,很多的东西,讲究的就是一个釉色线条,器型上,景德镇的青花、珐琅、五彩、釉里红,很多的纹样装饰在里面去覆盖掉它一些线条上的不足,龙泉窑讲究极简美学,对线条比例,没有很多的装饰。更多是用水的缔造跟线条,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做,这需要对龙泉整体的文化,需要从历经千年的地方史迈入,梳理的很清楚。自然作为我们的母亲,她赋予我们无尽的创造力与资源,去运用改装诞生新的器物的同时是我们自身价值的体现。

3.jpg

实践出真知:

龙泉窑的器型,从古至今的一些演变传承,需要花大量的精力跟时间去研究它。曾经,他花了大量的时间翻山越岭进入到深山当中去,去古窑的遗址,去买元明清龙泉窑骨质片,作为一个参考学习的一个标本。龙泉窑的釉水,它是一个原生态的釉水,很多人提到龙泉窑,想到的更多的是原矿,它的颜色来自于大自然的颜色,水的颜色,天的颜色,因此,它是一种非常原始纯正的原矿烧制手法。添加所有的材料都需要对其有一定了解,都需要用到我们自然当中的一些东西,比如竹子草木灰,山边的石块,紫金土。这些反复去试,去配,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公式。唯有实践!

4.jpg

个人的理念:

对于当代来讲,青瓷器的锻造,需要有“择一事,终一生”的决心,需要“纵前人以往矣,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需要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勇气加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的谦逊好问。刘斌身上具备了一个名师的品格与素养。

王老师认为器物的第一要义是使用价值,收藏只能算是它的功能价值,赋予器具更好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也需要与实用相结合,打造出属于当下的这个社会的人们喜欢的一些东西,这才是真正的理念。

6.jpg

中国古代,每一件器物的背后虽然蕴藏着匠人的苦心孤诣,但流传至今的器物却很少发现背后刻有匠人名字的。不沽名钓利,像梅兰竹菊一般清傲高洁,更要在这个纷乱嘈杂的网络科技化时代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将整颗心放置于打造青瓷器上。

7.jpg

器物冷冰,但思想充满热情,当作者把思想,把创作灵感,把感情赋予到这个器物里面去,那这个器物就有了生命。回首初心铭记匠心,是名师必须的品质。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是文化意象中的一个典型例子,诗词中如是,器艺也如是。在龙泉窑的南北宋时期,就有荷叶题材的一些装饰,纹样比较随意,比较写意,但在今天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需要有创新,运用媒体化时代的优势打造时代特征的传统,对器物审美标准,进行更改,做到既实用又美观,又符合当下的一种审美体验。

岁月宜静,瓷亦无言。

天地轮回,窑火不熄。

枕水听山,明心见性。

躬身造器,我安我命。

王斌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运送者,负责把自然内在的灵魂表现出来,将山川异域风雨湖伯之美尽情体现其中,运送到大家手中”。愿我们能收到这份自然之美的馈赠。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本月点击排行

本月点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