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匠杨洋:以玉为魂,雕琢时代非遗之美
作者:班墨空间 9已围观

从吉林延边的匠心萌芽,到北京的艺术绽放,国一级玉雕师、画家杨洋,以刀为笔,以玉为纸,在6-7度的硬质材料上勾勒东方美学,用三十余载光阴铸就非遗传承的时代丰碑。
作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洋的技艺根脉深厚——祖父杨祥志是北京玉雕厂首任厂长高忠的玉雕师傅,家学渊源让他自幼便与雕刻结缘;后师承国一级玉雕大师王玉敬、李博生,融汇百家之长,创新刀具与技法,将书法、绘画、篆刻融入玉雕,开创巧色玉雕新境界。
他的作品,是艺术与文化的完美交融:《四圣兽》被沈阳故宫收藏,《千手观音》入驻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民俗博物馆,《溪山行旅》斩获“天工杯”金奖,《龙凤呈祥》摘得全国精品玉雕博览会金奖,更有多件佳作被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珍藏。“玉龙奖”金奖、“神工奖”最佳工艺奖、“安徽青年五四奖章”、“江淮杰出工匠”等荣誉,皆是对他匠心的最好见证。
不止于技艺传承,杨洋更以行动践行非遗使命:推动非遗校园活动,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活力;作为中国国玉文化形象代言人、国玉文化好物推荐官,他致力于让玉雕文化走进大众生活;同时,他热心公益,作品多次在韩国、新加坡、迪拜等国家展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被业界誉为“20世纪全球最具收藏潜力设计师”“馆藏级艺术家”“当代艺术领军人物”。
一块玉石,因他的雕琢有了灵魂;一门非遗,因他的坚守有了未来。国匠杨洋,正以赤诚之心,雕琢属于这个时代的玉雕传奇。
上一篇:非遗传承人曾为民——融多派技艺,书玉雕界新时代匠心传奇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