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塑人间百态 心刻梦想时光——非遗守护人李成才

作者:班墨空间 5374已围观

手塑人间百态 心刻梦想时光——非遗守护人李成才

有这样一项技艺——面塑,一代代守望者们心手相传,印刻着历史长河里古老的文化记忆。有这样一位面塑手艺人,无论现代名人,还是古典名著里的人物,抑或是卡通漫画等,在他手里经过鬼斧神工的雕琢,都能栩栩如生,妙趣横生。

成功的路上需要一份热情,更需要一份执着,一份坚定的信念。李成才就是一个特别能坚持,不轻言放弃的人。当别人都不看好他的时候,他依然能坚定信心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李成才18岁当兵,后来成为炊事班班长,复员后选择去厨师学校进修。学习炒菜的他,不但没有认真研究菜谱,还每天“不务正业”得研究着雕刻萝卜花,捏面人。虽然没有在厨艺上有所造诣,他却因为自己对面塑雕刻的爱好,阴差阳错成为一位专业的面塑手艺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梦想的实现,都少不了看似平凡的努力。李成才开始想要转型学面塑时,周围的家人朋友并不看好他这个选择,但是他却没有因为大家的不理解而轻易放弃自己的爱好和梦想。为了理想,李成才先后师从美术学院人物结构造型老师冯伟老师、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大师魏君丽老师、中国肖像漫画大师李坤老师,经过诸位艺术大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终于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写实派人物雕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成才在材料的选择上从不含糊。他精通软陶、面塑、泡沫雕(龙、凤、花鸟、人物)等大型展台设计制作,在制作材料上很有自己的讲究。软陶是一种可以经过高温定型的土,面塑材料源自于面粉和糯米粉,白糖,盐,油等是可食用的材料,现代的面塑材料也经过了改良,改良以后的面塑材料可以做好以和工艺品一样,长期保存不坏,不霉不裂。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2020年突发的一场疫情,让千万人民深陷阴霾之中。但是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李成才趁疫情在家时间,先后创作了钟南山,李文娟两位院士的人物肖像,以此致敬两位抗疫英雄,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热爱。面塑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开脸,按照肖像人物找特点定脸型。人物肖像像不像,就看艺人开脸开的好不好。一个普通的面团在李成才手里就像有了自己的灵魂,通过不断手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点、切、刻、划、塑,一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便有了自己的生命。李成才除了自己多年的面塑技艺,在对钟南山,李文娟两位院士的塑造过程中,也倾注了自己对于抗疫战士的敬仰之情。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是一种升华。当兵最光荣这件作品,是李成才根据自己当初参军时候的记忆,精准刻画,细细雕琢而成。想起当年自己的当兵经历,李成才谈到时依旧热血澎湃,直言当兵时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他说正是这段磨砺,才让我的性格得到磨炼,变得更加坚毅,不轻言放弃,而正是这样性格,才成就了今天的一切。作品中的服饰,包括茅草屋他都真实呈现当时的场景,每一个细节的背后,都是时光历久弥新的沉淀。

除了写实肖像,李成才尤其擅长古典名著人物的刻画,尤其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刻画传神,宝黛爱情也是还原得栩栩如生,如同书中人物跃然纸上,又立体感十足。他的创作手法独特、工具简练、面塑造型传神,采用三庭五眼定位法,轻松解决了面塑人物肖像制作困难的问题,人物肖像制作速度快,手法简练,成像相似度高,形神兼备、人物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

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坦途;追求梦想的过程,也总是荆棘密布。李成才说“人一定要趁着年轻,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路都是自己选的,只要选择了自己的路,那坚持下去就会越走越宽。”技艺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手艺需要尊重,李成才希望自己尽一份薄力,守望住这部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让更多人一起能够共同守护,一起传承下去。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6日

本月点击排行

本月点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