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茶园开满花-记台湾知名制茶师林世哲

作者:班墨空间 5553已围观

鲁冰花

词:姚谦

曲:陈阳

啊…啊…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妈妈的心啊鲁冰花

家乡的茶园开满花

妈妈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啊…啊…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啊…啊…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

我知道半夜的星星会唱歌

想家的夜晚

它就这样和我一唱一和

我知道午后的清风会唱歌

童年的蝉声

它总是跟风一唱一和

当手中握住繁华

心情却变得荒芜

才发现世上一切都会变化

当青春剩下日记

乌丝就要变成白发

不变的只有那首歌

在心中来回的唱

九十年代,大陆的电视点歌台常常响起这首歌,听着《鲁冰花》长大的孩子们,如今已如歌词所唱“当青春剩下日记,乌丝就要变成白发,不变的只有那首歌,在心中来回的唱……”阿哲是在台湾茶园里长大的孩子,在大陆工作时遇见太太,孩子的出生让他归乡情切,与太太商量后毅然离开大都市,归隐家乡的茶园——冻顶乌龙的产地凤凰山麓。

老鹰盘旋在茶园的上空

工作压力特别大的时候,阿哲总是会想起阿公,小时候把他扛在肩上或牵着他穿过茶园,晴朗的日子,茶园的上空常常盘旋着山鹰,展开翅膀悠闲地乘风滑翔。

老鹰站在食物链的上端,它的存在代表着生态环境的丰富和稳定,台湾知名有机红豆品牌就取名“老鹰红豆”,鹰的存在,比实验室里的检测数据更加生动、直接、有说服力。许多年过去了,茶园的上空依然盘旋着老鹰,它们是茶园生态的督察员。

中央山脉西侧凤凰山麓,丛林茂密,溪水潺潺,茶园就分布在林木之间,享受着氤氲山岚。

感恩与传承的冻顶乌龙

中国的每一种名茶都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冻顶乌龙的故事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据说贫寒学子林凤池得乡亲资助前往福建考中举人,从武夷山带回乌龙茶苗种于冻顶山头,自此繁衍近两百年,成为台湾最有特色的冻顶乌龙。故事也许不全是真的,感恩之心却是祖祖辈辈的人们真心传承的,希望每一个喝着冻顶乌龙的人都能听见这个故事。

小时候的阿哲,是父亲炒茶时的烧火小帮手,父亲粗糙的大手总是能做出最香的茶,功夫得益于“台茶之父”吴振铎场长的指导和自身的钻研。潜移默化的身教是最有影响力的,即使在电磁实验室里待了十三年,阿哲也愿意离开空调房去茶园晒太阳。父亲默默的看着他,既欣慰于后继有人,也心疼儿子受劳作之苦。

阿哲的决心已定,闷头跟着父亲出入茶园,手把手带了三年后父亲才放心地把茶园交给了他。阿哲在制茶间门口郑重的挂了一个牌子“崑泰制茶”,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崑”“泰”二字分别取于阿公和父亲的名字。茶山上的人代代更替,不变的是茶香,以及代代相传的精神与希望。

八十多岁的叔公嘱咐阿哲:“冻顶乌龙要做出传统的滋味,不要被高山茶的轻发酵风格影响了,要让喝茶的人过口不忘,你就算有成了。”

制茶工艺能否标准化

台湾茶叶改良场冻顶站和鹿谷农会常常举办茶园管理、茶叶品鉴、制作等相关的课程,阿哲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更重要的是去制茶老师傅家泡茶取经,再结合在实验室里的工作经验,把能够标准化管理的环节制定出流程,节约出精力,专攻发酵、焙火等关键点。

好茶要从种植开始抓起,优质鲜叶是基础,发酵、焙火是技术更是艺术,功夫到了深处,总会有难以言传的经验,稻盛和夫说“工作现场有神灵”。

流程化、标准化管理能够有效的节约除草、施肥等工作的时间,如此才能有精力探索制茶艺术,细细体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理。

制茶是一个工业标准与人文艺术并进的过程。

传统冻顶乌龙是“初次见面的老朋友”

传统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但在变化的过程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主线,冻顶乌龙的“宗”就是以人为本,让人初次喝冻顶乌龙就有老朋友的体贴温润。

兜兜转转尝试了许多树种,比如金萱、翠玉、青心大冇……最终阿哲还是选择了青心乌龙,这个管理难、产量低、发芽晚的树种。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么做是傻傻的,老朋友不也正是这样不计较利益得失、更注重生命情义吗?茶叶不仅仅是经济作物,更是唤醒自性、让人与人之间更加温暖的一杯茶汤。

传统冻顶乌龙,色要亮、香要清、味要醇、汤要滑,最重要的是喝下去之后身体会觉得通透温润。百闻不如一喝,工艺最为繁琐的传统冻顶乌龙,某种程度上解除了多饮伤身的遗憾、保留了品香留韵的美感享受,体贴之至。

茶是生活,滋养生命

已经踏入不惑之年的阿哲,没有把心思放在扩大规模、经营品牌方面,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带孩子去茶园找蜜蜂、去溪里捞蝌蚪……生活是一个过程,生命的意义在于安顿好每一个当下。孩子们在茶园里滚成泥猴子唱着《击壤歌》,规划着把鲁冰花种满茶园,在坐忘茶居里泡茶嬉戏,太太写着妈妈茶话的随笔,阿哲跟茶友们分享制茶、喝茶的心得,偶尔去城里相约茶友聚会……

食养山房的林老师总是拿出最好的生态茶让阿哲体验茶的生命气息,永康街的廖大哥常常分享收藏的老冻顶告诉阿哲岁月的信息与力量……好茶的珍贵,源于从一开始对它的信仰。

阿哲其人

林世哲,生于1979年,2013年辞去电磁实验室职务归隐故乡,接手祖辈的茶园,自称“一介农”。现常住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凤凰村坐忘茶居,耕读传家,管理崑泰制茶,钻研传统冻顶乌龙工艺。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8日

本月点击排行

本月点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