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劫不毁的大漆文化,论黄文勇大师的漆器之美

作者:匠人百科 4950已围观

中国是漆器的故乡。漆艺传承是匠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在继承之上加以创新的匠心情怀,是漆艺传承千年的活力所在。当我们凝视大漆作品的时候,那里蕴含着万劫不毁的大美,而这在黄文勇看来,就是本质之美与情怀之美的结合。所谓本质之美就是指大漆文化的原料与材质;所谓情怀之美是指技术、艺术、文化等元素。

黄文勇,安徽休宁人。16岁开始进入黄山市工艺美术职业学校,毕业后进入屯溪漆器工艺厂学习髹漆技艺。在漆艺车间,虚心地向老前辈学习,得到俞金海师傅、设计室汪洋老师的传授和指导。三十几年的美学与技艺积累,他恪守传统大漆技艺创作的同时,讲求其文化创新,其历程是艰辛的,而创作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是不可替代的。黄文勇也曾坦言,过于繁重的外贸漆器生产订单(出口创汇),曾遏制了他的创作欲望,让他一度颓废,是对徽州漆器技艺的真正热爱与传承徽州漆器的责任感重燃了他的梦想。

谈及走向新生活和新艺术的当代漆艺,黄文勇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面向传统,传承数千年的漆工艺和工匠精神;一是面向未来,开拓新的境界,攀登新高峰。如果说,纸上的传承、技艺的传承尚着眼于继承,是以真实、完整地继承传统文化为目标,那精神的传承则有了更高的目标,即文化创新,也就是所谓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每年到了采割生漆季节,黄文勇总是会挤出时间去湖北恩施,爬山越岭实地考察毛坝漆的漆树种植、采割,并与漆农深入交流。他认为,只有通过第一线生产活动的审美经验,综合书本的理论,才能创作一件成熟的漆器作品。

另一方面,他深刻了解到漆艺这门艺术的精髓在于技法与审美的大胆结合,由旧的经典和新的机遇碰撞,使这门艺术迸发出全新的力量,这契合了中央政府多次强调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重大的文化方针,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的“文化自信”不谋而合。

在静心创作的数十年内,他不断尝试、论证、创造,以惊人的耐力赋予漆艺更加系统化、学术化的知识架构。凭借执着与专注,默默耕耘,令他手下的作品焕发出全然不同的光彩。的确,近年来其作品屡陈各类国家级展览,每次陈展的作品都格调高雅,匠心独具,成为展览中独一无二的焦点。

学以致用,传习为宗。这也正是黄文勇大师努力的贡献之所在。这些年黄文勇先生一直致力徽州传统漆艺的传承与推广。积极主动为黄山学院培养漆艺专业的师资力量,并协助设立了漆艺专业课程,对学生的技艺传授不遗余力,不取分文,广受师生爱戴。在他看来,漆艺技术不是他一个人的,也不是他一家之物,它属于中华文明,属于整个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而他的任务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艺术传承,这远远比挣钱更重要。正是这份初心和温度,吸引并鼓舞着新生力量不断涌入,让传统漆艺得以活态传承。

漫长的漆艺史,是技术不断进步,种类不断增多,品质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的历史;也是一代代艺人的发明、创造、探索的历史。在漆艺中,积淀着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漆艺之美,是材质、技术、艺术、文化等诸元素的综合产物。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拥有黄文勇大师与诸多前辈的努力下,漆艺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30日